国产家电甩下欧日企业 已经走上战韩之道
文/王新喜
全球家电产业发展步入了拐点。目前,日企家电陆续宣布或考虑退出中国市场,欧美系家电的影响力逐步式微,韩系家电继续发展、国产长虹、海信等国产家电企业异军突起。日系、韩系、国产系、欧美系四大家电派系格局继续震荡。
去年市场研究机构IHS display search的数据显示,三星电子在全球电视市场的份额为28.5%,排名第一,其次是LG电子(14.1%)。而不久前,IHS Technology公布全球十大液晶电视品牌,三星位列榜首,出货量达到4810万台。LG排名第二,中国海信、TCL、创维、海尔、长虹进入前十。另有数据显示,三星冰箱以18.7%、洗衣机以13.6%的市场份额分别占据全球市场的第一和前三名。韩系与国产家电,成为新格局中的两极。
日系家电为何全面溃败?
我们看到,日系家电彻底退出了舞台,十年前,日本品牌的家电总是第一时间抓住眼球,夏普、三洋、索尼、松下、日立等日本家电风靡全球,领先的技术,适中的价格,其坚固耐用高品质的形象深入人心,但现在形势却在发生转变,今天的日本家电产品缺乏明显亮点与差异化,技术上停滞不前,品牌竞争力被削弱,价格高企,消费者并不买账。不少日企家电被国产家电收购,比如海信收购了夏普的美洲电视机相关业务,三洋电视被长虹所接手。昔日辉煌的索尼、松下都是深陷长时间的巨额亏损泥潭,不少日系品牌淡出国人视野。
加之日本家电对市场欠缺敏感度导致战略失误不断。2014年,夏普因战略失误出现经营危机,退出欧洲彩电市场和白色家电市场,松下彻底剥离了等离子电视、东芝退出国际彩电市场。如今,日本家电的工业设计优势也被韩国与中国追赶。
与此同时,国产家电品牌发动了一系列价格战,日企在无法承受低价竞争,高端产品又卖不出去的情况下,经营状况不断恶化。
而在日系家电大溃败的同时,欧美家电的境况也不容乐观,西门子家电早在2014年9月就宣布退出了家电领域。在美国占据重要地位、涉及冰箱、冰柜、烹饪产品、洗衣机等诸多领域的家电巨头GE,如今却被海尔以54亿美元收购。而号称全球第一的欧洲老牌家电巨头伊莱克斯,在中国只能在中韩的挤压中靠“品牌出租”的方式在缝隙中生存,其发展空间日益逼仄。
我们看到,由于创新与适应市场的节奏过于缓慢,在中国家电技术与品质提升的时间风口,价格战、规模战与让日本家电一度陷入下滑状态。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韩国企业通过本土化、差异化策略对日系电视品牌形成大量的用户分流,国内家电企业则顺势卡主了中低端。
日系欧美溃败,退出的市场空间被韩系占领
尽管如此,有业内人士更清醒的看到,日系欧美家电大撤退,对中国家电企业不全是好事。因为过去韩国与日本制衡的情况下,国内家电企业可以在两强相争的缝隙间抢夺中低端市场,但日企败退之后,其退出后的市场空间基本被韩系家电占据,如今,索尼、日立、松下、东芝等多家日系企业的总利润之和都不敌三星一家。
我们看到,日本家电巨头在中国的溃败,有对中国市场判断失误,企业体制的僵化、用户和产品思维理念跟不上,技术匹配不到用户痛点等弱点。
但在韩系家电身上,我们却看到其本土化适应能力、市场化营销手段加强,其产品品质、技术、价格以及营销手段对国产家电却构成了强有力的威胁。未来中韩家电制造的大力抢食,但韩系势力目前却占据明显上风。
当家电市场只剩国产与韩系之争 国产家电短板被放大 迎来了生命中的艰难时刻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企业要吸取日系家电企业规模做大后普遍犯的大企业病,保持灵活多变的机制。但事实上这不是根本原因,国产家电的制造业技术与工艺以及线下渠道、品牌等形成了其本身固有的优势壁垒,但与三星的差距依然存在。相对韩系家电,国产家电虽然形成了市场规模和大量用户的认可,但最大的软肋在于品牌难以上浮到高端,价格战之后利润微薄,其结果就是产品研发投入与品牌投入不足。
如何对产能进行技术升级,对市场新趋势和新技术保持高度敏感在这个时间段变得非常重要,当市场只剩下国产与三星的对决,国产家电的价格战策略可能已经失效,因为因为三星背后有巨大的财力资本以及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支撑,而国产家电则在技术与供应链体系方面表现的比较薄弱。而包括在产品研发、品牌建设、供应链管理和、用户体验以及营销层面,与本土化适应能力方面,三星都表现得比较强势,日系溃败后,国产家电面临的竞争状况,正在变得更加艰难。
在家电领域,三星可以通过垂直一体化的供应链的优势削弱成本,推动技术创新的节奏与出货量,应对国产家电的价格战之争。由于多年的技术沉淀,三星在白电与黑电领域掌握大量的全球核心专利,包括冰箱领域的超净离子群技术、三星电视当前主推的无镉量子点技术,曲面屏等专利。专利大战也可能是国产家电所消耗不起的。
因此,国产家电如果在当下向好的市场环境下,依然只是指向出货量为目标的发展体系,在薄利多销的路子上徘徊,那么品牌难上去,与三星的差距会拉大。目前的市场格局,对于国产家电来说也是一个转型的时期,即逐步摒弃低端价格战手段,建立自身的技术研发体系,主推拳头产品,打造差异化竞争体系,才能最终上浮到高端与三星对决,打破国产家电制造业在核心链条上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