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去库存方式转变 由价格战转向智能化
去年年底曾高达4000万台的空调库存,经过过去大半年的消化已经“泄洪“,降至3000万台的安全“水位”。
随着库存降低、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升级,空调企业终于从历时一年多的“价格战”中抽身,今年3-6月国内市场的空调价格已逐步回升。
在“2016年度空调产业高峰论坛”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空调业将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由于变频空调的渗透率已经超过50%,而智能空调的渗透率目前只有16%,因此智能化未来的空间更大,将是空调业的发展方向。
空调市场回暖促“泄洪”
2015冷冻年(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中国空调市场陷入低迷,出现负增长。虽然2016年宏观经济仍不乐观,但空调行业却显示出止降回暖的迹象。
奥维云网(AVC)空调产业研究院院长张彦斌介绍说,据奥维云网的推总数据,2016冷冻年(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国内空调销量将达到4669万台,同比增长4.7%;销售额将达1543亿元,同比增长2.1%。
更让业界喘一口气的是,曾创下历史新高的巨量空调库存,终于降至安全水平。2015冷冻年结束时,空调业的库存曾高达4000万台,而截至2016年6月底,库存已降到3000万台以下,达到空调行业库存的合理水平。
张彦斌说,2015年8月,之前上市的机型占89.8%,也就意味着,2016冷冻年刚开始的时候,有接近9成的空调是老产品。2016年3月后,随着价格上涨,空调也开始出现畅销,到了2016年7月初,库存产品的占比已下降到61.7%,
而且,空调业终于从历时一年多的“价格战”中抽身。2016年3、4、5、6月份,国内空调市场的价格已同比稳步回升。这主要得益于以下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库存压力有所缓解;二是原材料涨价,进入2016年,有色金属、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强势增长,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为保证利润,价格战偃旗息鼓;三是产品结构向高端转型。
2014年9月底开始点燃的空调业“价格战”,去年打得格外惨烈,也让空调类上市公司2015年的业绩承受重压。中国家电协会副理事长徐东生认为,空调行业经历了2015冷冻年的价格战后,需要从价格战向价值战转型,未来空调业将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智能空调的市场潜力大
为了摆脱价格战,2016冷冻年,空调企业积极推动产品升级。
奥维的数据显示,从空调细分领域的销量占比及同比变化看,2016冷冻年,国内市场变频空调的渗透率从上年的62.7%上升到65.3%;高能效空调(一二级能效产品)的渗透率从上年的40.4%上升到49.3%;艺术柜机的渗透率从上年的42.2%上升至53.2%。
“智能空调的渗透率也翻倍,从2015冷冻年的8%,增长到2016年的16.1%”,张彦斌认为,尽管如此,相比于变频空调、高能效空调、艺术空调,智能空调的渗透率仍然较低,因此空调智能化的潜力更大。
其实,在国内白色家电市场,空调智能化的渗透率已经高于冰箱、洗衣机。据奥维的推总数据,2016年,国内智能冰箱的渗透率为6.3%,智能洗衣机的渗透率为12.2%。而智能空调的渗透率在2016年达到16.1%的基础上,到2017年保守预计将达到25%以上。这种乐观预期,张彦斌说,首先是因为线上空调市场快速成长,有助于智能空调的发展。事实上,在2016冷冻年国内空调4669万台的销量中,线下销量约3895万台,同比下降1.9%,而线上销量为774万台,同比增长58.3%;在1543亿元的销售额中,线下销售额约1346亿元,同比下降3.2%,而线上销售额为197亿元,同比增长63.25%。
而2016冷冻年,智能空调在线上的渗透率达到32%,远高于线下的14%,这是因为线上大部分的消费者是80、90后的年轻人,更易接受新鲜事物。而且,线上智能平台助推智能空调发展,包括阿里小智、京东微联、苏宁云居、国美云智等。
其次,智能空调与普通空调的价差已明显缩小。2015冷冻年,智能柜机与非智能柜机的价差达1600元,2016冷冻年的价差缩小至800元;智能挂机与非智能挂机的价差,2016冷冻年更缩小至400元。随着市场需求增长、品牌竞争加剧、智能成本缩减,智能空调的价差将进一步弱化。
不过,目前智能空调市场,仍受制于标准不一、未抓住用户痛点等问题。中国制冷学会与奥维云网(AVC)13日联合发布《2016年中国智能房间空调器产业发展白皮书》,呼吁尽快完善智能空调的行业标准,并提醒企业瞄准用户痛点、增强细分市场竞争力。
智能平台的开放与互联,也是解决之道。苏宁云网营销总部总裁助理吴丁剑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苏宁智能平台的研发部门已经和美的、科龙、海尔、海信、奥克斯、志高、扬子、格兰仕在内的空调厂共同联合开发基于苏宁云的智能空调产品。8月份,苏宁将重点进行智能空调推广,希望将智能空调的销售占比提升至60%。
奥克斯空调国内营销总经理徐重认为,“未来大数据的分析很重要,对于用户而言,他真正需要的是一键可以搞定事情,而不是终端app满天飞,同时也违背了智能产品使用便捷的初衷,呼吁品牌方、智能芯片制造方以及电商平台方,能够开放大家的入口,让数据互联互通,最终给用户一个舒适智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