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彩电市场增量下降 厂商亟待自我突破
彩电行业的价格战已从国内打到国际上。日前,海关总署公布了2016年4月电视出口量。数据显示,2016年1-4月份,我国彩电出口总量达2150万台,同比增长13.1%,出口金额2018047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2%。
在家电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刘步尘看来,这是中国彩电出口竞争加剧的结果。“大家都在拼价格,出口竞争激烈和国内市场不容乐观有关,在国内市场增长无望之下,大家纷纷转向国际市场,导致激烈的竞争延伸至海外。”
据了解,中国彩电企业的国际化途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收购海外工厂,品牌之外获得运营、渠道等资源;二是购买使用权,在当地市场先将品牌做到一定规模,然后慢慢起步自有品牌;三是借助体育营销,把产品和品牌理念融入到赛事当中,以此来扩大市场影响力。 如,TCL与埃及最大的家电企业ELARABY在埃及建立液晶彩电工厂;创维收购东芝旗下在印尼的PT. Toshiba Consumer Products Indonesia的电视及洗衣机业务;海信则另辟蹊径玩起体育营销,摇身一变成为欧洲杯赛事顶级品牌赞助商。
国内彩电企业的一系列动作已经告诉我们,拓展海外市场是其必然要走的一条道路。但是在全球彩电市场上,国内品牌占有的市场份额仍较少。根据IHS Technology统计的数据,2016年,三星和LG分别以4810和2840万台预估出货量以较大优势位列榜单前两名;而分别位列三、四、五的海信、TCL、创维全年出货量之和仍不及三星。
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彩电企业在国际市场始终无法实现大的突破,“根本原因在于两大障碍始终未能突破:一是专利技术的障碍,突不破这个障碍就不可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产品竞争力;二是品牌的障碍,突不破这个障碍,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只能走低价路线,无法和国际级品牌角逐。”刘步尘分析道。
显然,要想真正在国际市场上走得稳、走得好,掌握可以立足的自主技术与提升国产品牌魅力是中国彩电企业急需做好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