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再造一个美菱”说起——
6月,美菱发布的全球首款温区自由订制的物联网冰箱——CHiQ2代“空间智变”冰箱以及全球首个用户自由订制的智慧空气管家——CHiQ 智 慧空气管家两款产品开始陆续上市。
新产品的推出毫无疑问地进一步强化了美菱智能技术的创新和驱动。美菱更在6月2日的“智慧空间 掌控未来——美菱智汇家生 态 圈 计 划 暨CHiQ2代新品发布会”上,发布其最新战略目标:力争到2020年,实现在规模上、产品线上、组织流程上再造一个新美菱。
美菱何来 “再造”的底气?美菱这步棋的背后,又意味着其母公司的长虹有何举动?
底气从何而来?打造白电生态圈 变革盈利模式
在家电行业遭遇颠覆性变革的当下,以白电为主的美菱何来“再造”的底气?
发布会上的一个计划引人关注。当天,美菱启动了全球白电行业首个“智汇家生态圈计划”,加快智能战略的推进落实。根据该计划,美菱将以人为中心,围绕人体的胃、肺和肾,落脚到食物、空气、水等生活重要元素,通过对接全球首个物联运营支撑平台(UP平台),充分分析和运营CHiQ冰箱、空调产品以及购食汇等社区相关业务的海量用户行为数据。
对此,业内人士纷纷点赞。当前,白电智能化成为产业发展一大新的方向,然而整体进程相对缓慢,美菱此举被业内视为是加速白电产业智能化的重要举动。“这个计划将重建白电行业和生态格局。”不少专家提出,中国家电业都在进行新一轮智能化转型,但大部分传统制造企业却在智能变革上遇到难题。美菱的生态圈计划在消除产品与用户之间的鸿沟的同时,让制造商、内容商等产业上下游形成有机一体。美菱正加速向“硬件+服务”提供商转型,通过数据运营最终实现用户运营的清晰道路。
接下来,美菱将重点体现“系统协同+商业服务+产业布局”而建设三大核心生活圈,即食物健康管理生态圈、空气健康管理生态圈、水健康管理生态圈,以健康服务为核心构建智能购、快乐厨房、空气管理、能源管理、健康饮水、洗护管理六大应用模式,提供食品管理服务、饮食管理服务、饮水服务、空气社交分享服务、生鲜电商服务等。
美菱总裁李伟介绍,“智汇家生态圈计划”的启动,有利于公司积极探索互联网技术深入发展下的家电企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以自身硬件产品为终端,围绕着食品、空气、水等需求进行新的商业模式的探索。
此次美菱的野心很大,目标直指规模翻倍的横跨多元产业的大白电巨头。“通过一系列的整合和扩张,美菱已经从单一的冰箱企业发展成为现在的综合白色家电企业,美菱从冰箱、空调、洗衣机拓展到厨卫、小家电、生鲜电商、生物医疗等领域。”李伟表示。“美菱的目标是到2020年,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达200亿元以上。”
具体包括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净利润达到10亿元,净资产倍增,现冰箱、冰柜、空调主力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洗衣机产品、厨卫产品和小家电产品成为美菱新的主力产品,并通过布局生鲜电商及生物医疗等新兴业务,带动公司盈利模式的转型升级。
背后有何支撑?IPP+UP平台 长虹发力智能服务业
美菱盈利模式的改变,恰恰是其母公司长虹战略转型的烙印。
如何实现设备与设备的连接?如何构建一个智能家居的白电生态圈?强大的技术支撑体系不可或缺。
作为四川长虹的子公司,美菱一直以来是长虹系白电扩张的平台。今年3月,长虹在绵阳召开全球首个物联数据运营支撑平台(UP平台)——UP平台的发布会,不少业内人士都将这个平台的发布视为长虹转型为“产品+用户”运营的重要标志性事件。
在长虹的首席技术官阳丹看来,UP平台是一个改变长虹调性、灵魂的重要平台,这个平台标志着长虹已经有了从制造向基于制造的智能服务转型的强大实力。通过UP平台,长虹将集合智能制造的优势,以已经拥有的庞大设备数量和数以千万级的智能终端用户为依托,通过UP平台,释放数据的力量,为用户提供智能服务,同时也提升长虹创造增量的能力。
美菱此次发布的生态圈计划正是基于这一平台。通过长虹独创的IPP个人集成网关连接框架,从而实现冰箱等智能家电互联互通互控协同,并提供一体化智慧家庭解决方案。
2013年10月,长虹发布了“新三坐标”智能战略,提出向智慧社区下的智慧家庭服务提供商转型。用物联网的视角去看“新三坐标”智能战略,长虹未来既是一家智能终端企业,也是一家传感器企业,更是一个大数据公司。
如果从长虹“十三五”的大棋局中,更能看出美菱此举在长虹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性。年初,长虹控股公司总经理李进表示,在长虹的“十三五”战略构想中,智能服务与移动就是长虹将着力拓展的新兴产业之一。
长虹方面透露,基于物联网下的长虹智能战略在大白电正逐渐落地。接下来,长虹将加速构建白电系的智慧家庭,并借新一轮布局,加速新的商业模式探索。
白电智能化速度提升,则意味着人们生活中家电的智能化全面提速。黑电与白电等终端的入口争夺战将更加激烈,智能家居生态场景的构建将加速上演。
业内人士评价,未来传统家电制造业的产业边界将逐渐被打破,向生态圈层方向“进化”,将有更多企业寻求变革跨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