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难掩窘境,小米上市后首次财报解读
根据小米给出的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本财季收入人民币452亿同比增68.3%,经调整后净利润为人民币21亿元同比增25.1%。小米本季度的营收分三个部分,分别是手机卖出305.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58.7%;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卖出103.7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104.3%;互联网业务实现39.582亿元人民币收入同比增63.6%。这三块业务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7.5%,23%和8.75%。
在手机业务方面,小米二季度财报说该季度出货量为3200万台,同比增长了43.9%,其实可以从这个数字来反推一下小米国内市场的手机销量。IDC提供的数据称二季度小米在印度与三星各自占有印度市场30%份额,分别售出了990万部手机,Canalys认为小米在印度的销量二季度超过千万。中国和印度外其他国际市场的数字,目前没有明确公布,但西南证券分析师认为应在790万部左右。如此算来,小米手机在国际市场的销售有接近1800万部的数量,而小米手机在国内的销量应为1400万部,小米手机已是实际上的国际化业务,如当年的联想手机一样,本是可以大书特书的业绩,但却没见小米提及这件事。
另有IDC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市场数据,小米一季度在国内市场的销量约为1320万部,相比二季度预估的1400万部数字,增长率实在微不足道。要是与去年小米手机在国内卖出5000万部的数字相比,2018半年已过,小米手机在国内市场卖出了2720万部手机,这么低的增速,实在看不出有何可以乐观的。不过小米的国际化业务是个亮点,在印度和印尼的表现算是很好的了,在西欧市场虽说增长了十倍二十倍但是看看就好,基数太低。关键的问题是,海外市场只能让小米卖出设备,无法给这家自诩为互联网新物种的公司带来更多服务收入,而其商业模式又更多是要建立在服务之上的,其中的矛盾之处令人困惑。
但其实小米的商业模式是非常清楚的,手机就是手机,IOT生活消费品其实就是智能硬件,包括充电宝、空气净化器等等,这两块业务是低毛利的,甚至可以持续保持亏损,但前提是第三块的互联网业务可以有把损失弥补回来的增长潜力,因为互联网服务是其中最赚钱的业务,毛利甚至可达70%以上。二季度小米39.582亿元的互联网服务收入中,约有25亿元是通过miui系统中推送和发布广告所获得的,另有7亿元来自游戏推广收入,剩下的是音乐、视频、互联网金融等获得的广告收入。但很重要的一点是,二季度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却下降了,从一季度的9.4%下滑到如今的8.8%。
为什么小米二季度在中国市场卖出约1400万部手机这个数字如此重要?因为小米的互联网收入应该主要是来自于中国市场,海外市场仅是硬件收入,目前还没办法开展互联网服务业务,而且在海外提供互联网服务所需的条件颇为复杂,这又是个在海外不可能一时半会儿形成收入规模的业务。小米在今年一季度互联网服务的收入为32.31亿元,二季度到达了39.582亿元,考虑到小米手机在二季度国内市场的增量并没有显著增加,互联网服务的这个环比增幅还算合理,可确定仅是小米在miui系统中增强了变现力度所致,例如去掉用户自主决定关闭广告推送的按钮等。
如果小米硬件业务是不赚钱或亏钱的,那么小米去强调自己主要来自于印度市场的业务增量就不合适了,因为海外市场卖得越多亏得越多,海外市场除了让小米硬件亏钱外,并没有给其带来相应的服务业务补偿。但如果不去强调主要来自海外业务的增长,那么小米在国内业务方面的低速增长真没有什么好说的,手机比上个季度多卖了80万,服务收入比上季度多收了7个亿,这确实不是个耀眼的成绩。矛盾之处就在于此,这也是为何小米在大张旗鼓宣扬业绩同比大增的同时,却不去强调手机在国外的出货量早已超越国内这一事实。
小米现在是这样的一种业务架构,用亏损的手机和智能硬件销售去打市场,获取用户,然后再通过这些用户来分发自己的服务,如广告、游戏等,从中获取收益。现在的问题是,互联网服务主要靠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无关,但手机和智能硬件在国内市场的增长已经很慢了,在无法做服务获取收入的国际市场增长却很迅速,这部分却并不赚钱。小米仅靠通过miui从国内市场获取的那点增速并不快的服务收入,根本无法支撑其整体业务的发展速度和市场期望。感觉小米现在就是个充满争议的矛盾体,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更深重的危机是,小米财报中的成本正在飙升。从单一业务来解析,今年二季度卖了305亿元的手机,成本是285亿,同比增长了62.2%。而发展快速的智能硬件业务,二季度卖了103亿,成本高达94亿,同比增长了109%。互联网服务仅有39亿元,但即便是这个极度轻的业务也付出了14亿元成本,同比增长62%。互联网服务在业务规模还不算大的时候,就要靠支付高额成本来维持规模了,这不是个好的信号。还有一块,那就是行政开支成本,小米上市前因给雷军以99亿元的股权激励,行政开支成本飙升到了4469.6%,如果去除给雷军的这99亿,其实际行政开支成本也有同比接近100%的增幅,如果说这是上市后的普天同庆,之后会很快回归常态也就罢了,就怕是这种情况会在这个到处亏损的公司中持续下去。
二季度小米的销售成本飙升,其手机的平均售价也在二季度提升了25%。小米财报将平均售价的提升归功于小米MIX2S、小米8系列等中高端旗舰机型的销售情况不错。按照这个情况推理下去,那就是小米在中高端市场的开拓有了起色,之前的品牌下沉局面有所改变,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从去年开始手机元器件就开始涨价,内存是成倍上涨,而一片高通骁龙845的芯片在去年底就已涨到90-120美元了,上一代的骁龙835也要卖到50美元左右,即便是更为低端的骁龙660,价格也涨到了18美元一片。在这种情况下,小米手机平均售价提高了25%,小米手机销售成本也提升了62%,再加上小米手机毛利率的下降,若说是为了抵御材料价格上涨和国际汇率变化所采取的的措施是可以的,若说是品牌上行则根本说不通。
其实现在再去看小米手机的毛利率下降或是各项成本的增长,意义已并不是很大。确切的信息是,小米仅有国内手机业务可以获得一些正向的互联网服务收入,硬件业务全面亏损。而小米赚钱的互联网服务收入方面,也仅占总收入的8.8%,必须要将这个比例快速提升上去才有希望。很能理解小米在对外表述时的左支右绌,硬件公司也好,互联网公司也好,物联网公司也好,人工智能公司也好,新零售公司也好,不过是一副副包装而已。唯一的希望是那从未超过10%的互联网服务收入,小米希望能在其增长到足够覆盖硬件亏损成本之前,人们最好不要注意到它,但最好投资者能够认知到其“潜力”,问题是以小米互联网服务未老先衰的这个窘迫状况来看,这一目标只不过是个站不住脚的神话。
作者 葛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