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投资人似乎选择了拒绝相信
从年初的2000亿美元到这段时间几乎笃定的1000亿美元预期,小米的超高估值成了众矢之的,大量的分析文章试图证明小米的基本面难以支撑这一天价估值,“估值虚高”也成为了小米上市遭遇的最大舆论压力。不过在今天下午彭博社又传来全新版本,小米的估值被迫下调到了600至700亿美元。如果消息属实,这也就标志着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小米的估值终于在经历了沸腾到癫狂后步入了理性轨道。
这也让人开始把目光重新聚焦到一个核心的疑问上——“小米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因为这几乎是决定小米估值高低的关键。
判断一家公司的性质,最公允的方式是看这家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换句话说就是看这家公司靠什么养活。
腾讯2017年全年营收2377.60亿元,其中游戏业务收入为978亿,占到了公司总收入的41%,是最大收入来源,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腾讯是一家不折不扣的游戏公司。阿里巴巴2018财年集团营收2502.66亿元,电商业务贡献2140.20亿元,是集团最大收入来源,那么是否意味这阿里巴巴就是一家电商公司呢?其实不然,因为实际上阿里自己是几乎不卖货的,它的收入,主要来自给卖货商家提供的营销服务,简单来说就是广告,所以阿里实际是一家广告公司。
有了标准,再来判断小米是一家什么公司就很简单了,直接参照小米的财务数据找出最大的单一收入来源即可。根据小米提交的招股书披露,2017年小米总收入1146亿元,其中,智能手机营收约805.6亿元,占比70.3%;IoT与生活消费产品营收234.4亿元,占比20.5%;互联网服务营收约98.9亿元,占比8.6%。
从中不难看出,小米的硬件收入占到占比达到90.8%,所以依照公允的判断标准,小米是一家不折不扣的硬件公司。
但在随小米招股书一道呈现的公开信中,小米却将自己定义为“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如果说,将小米定义为一家纯硬件公司不够恰当的话,那么将这家互联网服务在总营收中仅占8.6%的公司定义为互联网公司,就显得有些牵强甚至癫狂了。
显然小米自己是很希望外界将他看做互联网公司的,从小米披露的信息来看,互联网服务为小米带来了8.6%的营收,但却贡献了将近39.3%毛利润,手机业务的营收占比虽然高达70.3%,但贡献的毛利润却只占到了46.8%,并且2015年以来小米互联网服务复合增长率有着74.79%的高增长。以此看来,如果能够保持高速增长,未来小米的互联网服务还是有可能成为营收增长的主动力的,而小米也未尝不能摇身一变成为名正言顺互联网公司。
但问题在于小米的互联网服务真的能够保持高速增长吗?从小米的口径不难看出,小米将销售的每一台硬件都作为自己互联网服务的获客来源。但遗憾的是,硬件从来不是主导用户互联网服务选择的关键,如果硬件能对用户选择某种互联网服务起到决定作用的话,那么在小米手机在国内智能手机销量位居前列甚至登顶第一之际,米聊为什么没有超越微信?而更为现实的情况是,人口红利带来的国内互联网快速增长已成为历史,无论是国内互联网格局穹顶的BAT,还是作为小巨头的TMD对于整个互联网流量已经挖掘极深。小米要想在短期内让互联网服务保持高速增长并且在收入上扛起半边天地,多少让人感到有些天方夜谭。
其实不难看出,从年初的2000亿美元甚至更高,到不断走低到1000亿、800亿美元再到如今最低的600亿美元,这充分显现出了投资人对小米估值存在的巨大争议。作为上市方,小米当然希望将自己包装的更漂亮,讲出更为动听的故事以此争取一个更高的估值。但在互联网服务占总收入不到一成,每100元收入互联网服务只占8元的情况下,将自己包装成互联网公司,米粉虽然愿意相信,但似乎投资人选择了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