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手机用户隐私事件为何映照出了对华为的警示

早在今年年初,就有海外观察人士指出了,一加手机后台静默上传用户数据的行为。所上传的数据包括了IMEI串码、MAC地址、移动网络名称、WiFi SSID和手机序列号以及用户软件的使用状态。

 

对这一行为直到本月11日,海外科技媒体Engadget撰文再度引起广泛关注后一加方面才给出回应,表示以上行为只是出于“为了更好用户体验和售后”的目的而做出的。这一简短的声明显然不能让用户消解内心的顾虑,面对质疑,今天(10月15日)上午,一加官方终于承诺将在10月底前停止收集行为,这一事件才算告一段落。

 

一加对于用户隐私的收集是“静默”的,也就是在用户并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这种事先不告知的“后门”难免让用户感到愤怒。其实,手机厂商收集用户数据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论是华为还是苹果都在干,但这次之所以引起用户更为激烈的反弹主要还在于一加手机的用户属性上。

 

虽然一加是国产品牌,但主要的销售却源自海外,并在欧美市场拥有不错的口碑。根据IDC的数据,在印度高端手机市场中,一加已经超过了苹果三星拨得市场头筹,在外海市场拥有广泛的用户。现实的情况是,海外用户相比国内用户对于自己的隐私保护意识更强,同时对产品厂商的容忍度也更低。这是一加隐私事件颇受关注的背后原因。

 

从大环境来看,用户信息搜集尺度将在未来12年内成为几乎所有手机制造厂商面临的现实问题。手机终端制造商插手软件业务将成为主流智能手机制造商未来重要的增长点。

 

相比PC互联网时代,自移动互联网序幕拉开,整个互联网信息就开始呈“孤岛形态”发展。手机内的一个个app将彼此的信息区隔,随着用户在单个app内产生的信息增多,每个应用内的生态不断完善,与之所谓的“孤岛”也越来越大。这对于单个应用来讲或许是件好事,因为能借此提升用户的依赖度。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给整个手机的整体体验提升,留下了空间。在过去这或许不是个问题,但在整个智能手机市场饱和,硬件技术形态更新触顶的当下,要想形成差异化竞争,硬件终端厂商必然会杀入软件数据领域。

 

今年8月引爆的华为和腾讯间的数据争端,事实上代表着硬件终端厂商对互联网企业发起的冲锋号角,而并非简单的“用户数据究竟属于用户还是属于服务提供方”的争议,这直接牵涉到“互联网入口”这一核心利益。华为要做的是打通现有手机内的信息孤岛,做到整合连接赋能的角色。设想当用户在微信聊天提到约会信息时,手机直接在日历生成行程,同时根据对聊天信息的理解直接调用其它app服务。

这对于纯粹的互联网服务平台来讲或是件好事,因为在手机厂商更精准的掌握用户行为进行主动调用服务的同时,它们也将获得更高的使用率。手机厂商也就成为了互联网流量与服务的入口了,可一旦做成,对微信这样的平台化入口级应用无疑是釜底抽薪,互联网入口将由互联网企业转变为终端制造厂商。腾讯的“连接与赋能”的核心价值也将受到毁坏,所以必将引得腾讯的强力反击。

 

而如今一加手机所遭到的狙击,是华为在未来必然会面对的。华为手机业务虽然在国内市场获得了极大成功,但无论从市场份额还是整体利润占比来看,在欧美发达市场还有较大的伸展空间,华为要走高端化线路,那么这一市场就会是未来华为倾注心思所要争取的。可相比国内市场用户的包容,在海外市场必然会面临用户更多的考验,华为的“智慧”手机概念相比国内只是遭遇互联网公司的反击,而在海外市场,极有可能面临用户更加严苛的指责。这一次一加隐私事件对华为是一次警示,值得华为做出思考。 

抢沙发

昵称*

邮箱*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