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当年和OLED如今的状况如此神似,等离子消失了,OLED呢?
OLED的技术自诞生就以其轻薄可弯曲、色彩鲜艳、省电等特性被人们普遍当成下一代显示技术,从OLED技术本身来讲,没有人不会承认这是一项好技术,但市场是如此的残酷,以至于一项够好的技术也并不一定能够确保其在市场中取得成功,等离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等离子技术推出之际液晶显示技术还并不成熟,那时候等离子凭借气体成像远低于液晶的刷新率以及纯正的黑色显示效果赢得了不少的粉丝,松下作为当时等离子电视的排头兵抢了不少的风头,并且当时液晶技术并不成熟,电视尺寸往往停留在40英寸下,而40英寸上则更多的是等离子的天下,足见等离子在当时拥有明显优于液晶的技术,可是为何仍然被市场给淘汰了呢?
首先就是成本,尽管等离子的画质和可视角度等观看体验明显高于液晶电视,但就是因为液晶的生产成本适应了大众消费的空间就让他赢得了市场,而反观当今OLED屏幕的境遇与当年等离子的状况何其的相似,价格居高不下,如果OLED不能及时将成本降低,一样逃脱不了等离子发展的厄运。
当年等离子成本居高不下和当时的技术领导者松下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松下在当时对等离子技术开放采取了一种保守的态度,以至于无法让更多的厂商共同加入到等离子的研究当中,这使得高技术人才和资源难以投入到等离子的研究领域当中,成本自然居高不下,而液晶就成为当时厂商们的最好研发对象,一开始液晶屏做大的良品率极低,当时有一个40英寸分界线,就是40英寸以下是液晶屏幕的天下,40英寸以上则是等离子的天下;液晶技术就是在众多厂商的参与,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使得液晶突破了40英寸的边界,突破了关键的技术壁垒,才使得大尺寸液晶屏幕的生产成本降低,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这让如今OLED的领导者LGD似乎从中总结了教训,就在去年10月份,LGD联合创维等中国电视大厂联合成立了中国OLED联盟,在中国作为彩电全球第一大市场以及拥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背景下,LGD此番做法无疑是为让OLED技术能够得到更广泛的推广。
除了松下当年对等离子技术的保守态度外,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彼时迎来移动时代,移动终端对于屏幕的需求量远大于电视,而等离子的特性决定了其不能做小,液晶屏自然取得了绝对优势,使得液晶产业的发展得到了众多厂商的支持,而OLED的在手持终端的使用效果也是一流的,苹果作为智能终端的行业标杆最近也和三星签订了大规模的OLED屏幕订单,这无疑是得到行业支持的信号。
OLED的屏幕和等离子当年的壁垒相似又不同,但终究的问题就在于成本控制上,目前同一尺寸的OLED电视比液晶电视要高出整整一倍,并且液晶的改进技术如量子点等研发推进使得其画质得到了近似于现有OLED的显示效果,在目前这种画面体验无阶梯性突破的情况下,消费者很难为所谓下一代技术花高出一倍的价钱买单。所以OLED如果没有成本控制上的突破必然是不行的。
而就在最近,国内某OLED产业领导者的生产车间,作为地方科技创新示范上了新闻联播,这无疑是展示了国家对于OLED看好的信号,若OLED得到了中古政府的支持,那么必然将会有源源不断的资源输入,届时OLED技术必将会有一个跨越性的提升,OLED必将成为未来显示技术的主流。(ORI)